为何不要轻易给孩子读纽约时报?美国小学生如何读书,要避开的坑,五年阅读总结
请按上面的蓝字关注,或文末二维码
滴答同学今年秋季进入5年级,就是中学生了。他5岁半到美国,一晃五年过去了,阅读是进步最快的。从英语零基础开始,一年后,就进入学校的超前班(也有叫天才班),后面四年,基本都在超前班里,语言测试成绩一直在纽约州的前5%。当然,他的阅读和学习也有很多挑战,后面都会跟大家分享探讨。附上2016年,我为另一个公众号写的美国小学生阅读文章,也给大家参考。
全文字数: 3683
阅读时间: 12 分钟
1
心得一:低龄小朋友,要读得早,读得多
孩子的阅读,其实是父母的另一份无薪工作,别人替代不了。但孩子越早学会自主阅读,家长后面越省心。
记得滴答在北京时,一岁多就能坐在床上,自己一本一本的看完各种绘本。那几年,我们买了上千本绘本。他5岁半到美国,从零开始转换到英文,可以说是无缝衔接,我们几乎没为他的阅读操过心。
家长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太重要 了,千万不要等着学校,指望老师去教孩子阅读。随时随地阅读,带来的差距是惊人的。美国的一个研究显示,阅读量前10%的孩子,平均每天只需要22多分钟,一年累计的阅读量达180万字。而阅读量最低的10%的孩子,一年累计只读了8000字。
有些孩子,上学就是学课本,放学后一堆作业和习题,几乎没有时间自主阅读,这种学习是有很大隐患的。孩子需要大量的课外自主阅读,低年级孩子,不要太在意90分和100分的区别,多留一点时间,给孩子读课外书。不要觉得在浪费时间,这是在给孩子打地基。
但不是什么书都值得读。对有的流行书籍,但保持警惕。美国出版行业发达,一些作者为取悦孩子,写没有营养或价值观落后的书。比如纽约时报畅销书Big Nate,小孩以互骂对方妈妈取乐。美国朋友说,他们小时候的确流行过,可实在恶趣味。我们就把这样的书收地下室去了,强迫他去寻找别的书籍。
2
心得二:大龄娃,要从虚构转向非虚构阅读
孩子长大后,不是读什么书都可以。一定要从虚构转向非虚构阅读,这一点非常重要。
记得滴答三年级开学,学校专门发信给家长,强调从虚构作品阅读,转变到非虚构作品的重要性。而且提到,越到高年级,非虚构作品的比重应该越来越大。
非虚构最重要的作用,帮助孩子从想象的世界,向现实世界转变,构建孩子的知识背景。非虚构阅读能让孩子开阔视野,学会分析论证和批判思考。这个阶段是从小学的中后期开始。
教育学研究表明,孩子的学术成三分之一以上由非虚构阅读能力决定。非虚构阅读的差别,能拉开孩子的成绩差距,能阅读和理解复杂素材的孩子,学习能力和学术表现会越来越好。非虚构阅读不够的孩子,在低年级成绩可能很好,但越大可能越乏力,特别是科学数理学科上。
尤其对女生,有些家长老师觉得女生天生不爱数理科学。当然不是。在孩子早期,有些家长就有意无意,剥夺了女孩在非虚构阅读的机会。到了小学阶段,同伴压力和课业压力下,又强化了这一趋势,导致女生离科学类非虚构阅读越来越远。所以,到初高中之后,缺乏数理科学背景知识支撑,数理学习的差距就拉大了。
读什么?其实也依然没有限制,人物自传、政经、历史、科技、文化类书籍,报纸杂志、学术文章、甚至音乐艺术史等都可以。有家长会问,数学能怎么阅读?其实市面上有很多数学课外书,数学谜团、故事、人物等等,以及各种逻辑和数学难题的书。滴答一二年级的时候特别爱看Penrose—The Mathematical Cat,现在爱看The Man Who Counted,都是很好的数学启蒙书。科学方面的就更多了。数理科学的书,几乎没有儿童少年不宜的,很多大人的书,孩子也可以看。培养孩子数理爱好,要从阅读开始建立。
3
心得三:阅读报纸杂志新闻要分层次
我是搞新闻的,每天都会看大量的新闻。有时候给滴答一点报纸杂志读。也给他定了《国家地理》杂志和《发现》杂志,让他了解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,各种冲突和思辨方式。这是非虚构阅读非常重要的一块素材。譬如我上周,给他推荐纽约时报一篇关于美国人后院草坪的文章,探讨杀虫剂滥用、对生物多样性的伤害,以及现代生活背后的代价。文章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,又探讨科学和生活方式,很有意思。
有一点要分享的是,说到报纸杂志阅读。很多家长脑瓜里蹦出的第一个就是纽约时报、华盛顿邮报这类报纸。这是非常好的新闻作品,但要提醒一点是,对低年级或者语言程度不高的,不要轻易给孩子读这类严肃刊物,容易挫伤孩子阅读兴趣。滴答他们从二年级开始,阅读课上就增加了新闻时事,用的是《时代》杂志的儿童版。语言学习,最重要一点是与能力匹配,通过阅读获得信息、乐趣。英文媒体跟中文一样,文字难度有很大区别,家长需要给孩子匹配。我自己的分类,给大家参考。
一 低难度:今日美国,国家地理杂志, CNN等电视媒体网站、路透社、福布斯等财经媒体。两个公共媒体,PBS美国国家公共电视台,NPR国家公共电台网站。(后面再专门写一篇英语视听素材的推荐)。这类相对容易,文章短,句子短,措辞通俗易懂。读一篇文章,几分钟到十来分钟,不会有卡顿。如果家长想一起跟着孩子学英语,也建议从这一类媒体开始。
二 中级难度的:纽约时报、华盛顿邮报、华尔街日报、时代杂志等严肃媒体。这些媒体的文章深度增加,明显要长很多,句子结构也变复杂了,会用到很多学术用语、中高阶词汇。我还记得第一次到图书馆,兴奋的抱着纽约时报,然后不停的拿着手机查字典的挫折感。这样的阅读体验是非常糟糕的。
三 难度高的:是纽约客这样的杂志,以及其他学术文章、书籍。到现在,我读纽约客有些文章依然有挫折感。首先,整个文章的叙事方式、结构就非常不一样,复杂,还嵌入了很多文化和历史背景,不在英美接受教育或者长期生活,即使读懂了文字,也很难抓到那个点。当然句子也变长,用词几乎都是高阶复杂词汇。英语高阶程度的,可以尝试,对进阶是非常有用。
阅读最重要的一点体会,要匹配,让孩子读下去。与孩子年龄匹配,兴趣匹配,知识层次匹配。很多家长掉的坑都是心急,拔苗助长,反而伤了孩子的兴趣。读好一本书,读懂一本书,获得知识,感受到阅读的乐趣,才是最重要的。
4
附:美国小学生读多少书
这是我2016年给另一个公号写的文章,稍微修改了下,给大家参考。
前段时间遇到一个来美国的访问学者,饭桌上,谈到美国和中国的基础教育,她的观点非常熟悉,也让我有不吐不快的感觉。儿子滴答来美国上学大半年,从零开始,让我们对这里的基础教育有了初步的了解,结合他每天的学习来谈谈,让大家了解真实的美国基础教育。
国内对美国基础教育的印象,也是我这位访问学者朋友的观点,基本都是:快乐教育,小学、初中美国孩子都在玩,没读几本书,写作一塌糊涂,数学连九九乘法表都背不利落。到高中、大学才突然爆发。相反,国内基础教育很严格,很扎实,所以中国孩子到了美国成绩都非常好。
我想,这是个天大的误会。
首先,滴答学习的强度并不低。他的年级是K,年龄相当于国内学前班,但入学后的学习强度着实让我们吓了一跳。开学第一天,回家就有作业,作业主要是两个,英文和数学。后来,作业统一在周四放学发,两到三页纸。另外,每天需要练习识字。最重要的是,每天都有书带回家,课后阅读。分四部分。
第一部分。打开书包,雷打不动的两本书,一本是主课老师沃格太太给的,一本是图书馆的分级阅读程度来下发的,这两本书都是跟他程度相当,或者稍低,要求必须自己学会读,完全能明白意思,必须当晚读完,第二天早上放在书包带回学校。
第二部分,每周在学校图书馆,会借3本书回家,读完还回去,依次循环。这三本书就是小朋友根据自己的兴趣随便选,滴答挑的难度都高于他自己的水平,不要求掌握,就是当课外书读。
第三部分,他们在课堂上,基本也是一周两到三本书的节奏,这些书有的是印刷本,为当周的主题服务,譬如马丁。路德日,就读一本关于马丁。路德的入门介绍。另一些是老师复印的,当做当周的主题教材用的,譬如熊的,就会有大灰熊的读本,主要练习语言。放学时,这些书都放在书包,供课后复习。算下来,硬性任务,一周至少要读15本书,加上周末,平均一天也有两本以上的书要读。
当然,作为刚识字的五六岁小孩,他们读的书是很简单的,大多在10页左右,难易程度与他的水平很匹配,读起来不累,好玩,所以,他读的很开心,愿意去读,没觉得每晚读书是个任务。
而且,最近我仔细观察才发现,他们学校的图书馆和分级阅读系统真的是非常牛,譬如滴答刚入学时阅读水平是1级,一个学期后是3级,而他的好朋友、美国本土小孩哈利是6级,他们班17个孩子,每个人的阅读程度和定级都是不一样的。到二年级三年级,基本会到17、18级。
我非常好奇和佩服这个系统,能非常准确的根据他的阅读程度,匹配相应的书。因为全校几百个学生,每天、每个孩子都要去图书馆更换书,学校定期要对孩子进行分级的调整。他们学校有个巨大的图书馆,借书、还书是孩子们每天的必修课。相比国内,课外书绝大部分还是抓到什么读什么。
最后,就是到社区公共图书馆读书和借书。这边的公共图书馆很发达,伊利郡总人口不到100万,拥有37座社区公共图书馆(不包括辖区大学、研究所、政府等专业机构的图书馆)。我所在的阿姆赫斯特学区人口12万,大约相当于北京市一个小街道办,有4个社区图书馆。
这里图书馆和北京的差别很大,首先所有37个图书馆的书都是轮换的,基本上你永远都看不完所有的书。其次,借书还书在任意一个图书馆都可以,每个图书馆还有自己的特色活动。再次,图书馆真的是市民的公共活动空间,有很多活动,内部也有小朋友玩的地方,大量的童书和绘本,小朋友尤其喜欢。我们到这边后就没买过书,每周去图书馆一次,抱一堆回来。
我们在北京时,滴答最大的投资就是买书,5年半时间,各种绘本估计买了将近千本。但跟这边的孩子比,阅读量并不算大,有朋友的小孩,4岁多就自主阅读绘本,基本不需要大人帮忙。到小学三四年级,很多小朋友就在读哈利波特的全集,是完整版,不是简化版。
我们所在地区是美国基础教育中等的地区,而且只是公立学校,私立校普遍更好。这就看出美国基础教育的水平。文章开头所说那位访问学者的观点,割裂误读了美国完整的教育体系。基础教育差,高等教育突然变厉害,这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,考试刷题并不能说明教育的强弱。只有扎实的,符合教育规律的基础教育,才能培养出优秀的高层次人次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
我们在这里分享,美国加拿大的工作生活经历。对北美教育生活有兴趣的朋友,从K-博,欢迎关注。
欢迎转载,但必须在正文前署名,并附上二维码
欢迎加入带娃出海群,交流分享。
近期文章
抛弃学区房,越来越多家长带孩子出海了,你要了解的5大教育趋势
留学美国是不是错误的选择?校园如何开放,课怎么上?你们关心的都来了(深度干货)